在我国农业部允许使用的微生物菌种目录中,常用的活性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、粪链球菌、芽胞杆菌、酵母菌等,这些菌类虽各有特点和不同作用效果,但其促生长机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。有益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后,形成优势菌群,与有害菌争夺氧、附着位点和营养素,竞争性的抑制有害菌的生长,从而调节肠道内菌群趋于正常化;微生物代谢产生有机酸,降低动物肠道pH值,杀灭潜在的病源菌;产生代谢物抑制肠内胺和氨的产生;产生各种消化酶,有利于养分分解;合成B族维生素、氨基酸、未知促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;直接刺激肠道免疫细胞而增加局部免疫抗体,增强机体抗病力。正常的微生物菌群的生理功能是动物生存必需的一个生理系统,是除骨骼、肌肉、神经、附属(皮、毛、指或趾甲)、淋巴(免疫)、呼吸、消化、内分泌、心血管、泌尿、雄性和雌性生殖系统(Morieb,1995)之外的第十三个生理系统,参与了动物体的生长、发育、消化、吸收、营养、免疫、生物拮抗及其各种功能和结构的发生、发展和衰退的全过程,发挥着一系列重要的作用:
①胃肠菌群促进胃肠黏膜细胞的发育和成熟(解剖修饰作用);
②肠粘膜的菌群屏障作用;
③口服耐受性和激活免疫系统,促进免疫细胞成熟,包括B细胞、T细胞、M细胞及吞噬细胞、体液免疫、细胞免疫、产溶菌酶细胞等;
④产生多种消化酶,促进营养消化、吸收和代谢,包括对蛋白质或氮素、脂类、碳水化合物、维生素、无机盐和黏液代谢等;
⑤胃肠菌群产生迁移传动复合物(migrating motor complexes,MMC),刺激肠蠕动;
⑥代谢产酸,酸化肠道环境,活化酶系统和抑制偏碱性有害微生物的生长。动物的微生态系统就是通过上述多种作用,最终产生抑制有害菌群,增强免疫功能,防治疾病,提高饲料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转化效率,促进动物产品(肉、蛋、奶、毛、皮等)的形成和品质改善。
(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)